Lang:简体中文

离骚教资面试真题教案

日期:2025-09-08 / 来源:面试宝典

深入剖析经典,助力面试通关

在教资面试中,《离骚》是一个常考的经典篇目。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份《离骚》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要让学生了解《离骚》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例如“长太息以掩涕兮”中“太息”是叹息的意思。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是体会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人格品质,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于理解《离骚》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情感脉络。比如理解诗人表达的对美好品德的追求和对奸佞小人的批判。难点是体会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像“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芷草、秋兰等香草象征着诗人美好的品德。

教学方法

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讲授法,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字词含义等知识。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讲解诗歌的象征手法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屈原的纪录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学生对屈原和《离骚》的了解,从而导入新课。新授环节,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纠正读音和节奏。接着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结合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例如在讲解“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时,介绍“灵修”指楚怀王,让学生明白诗人对君主昏庸的不满。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巩固练习环节,让学生进行诗歌默写,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诗歌中较难理解的部分,要多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例如在讲解象征手法时,如果学生理解困难,可以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用红色象征热情等。

以下为推荐内容

微信二维码